發布時間:2017-05-06
《富爸爸、窮爸爸》
《富爸爸窮爸爸》這本書的作者羅伯特·清崎,有兩個爸爸,一個富,一個窮,窮爸爸受過良好的教育,聰明絕頂,擁有博士的光環,是一名大學教授,富爸爸與之相反,連八年級都沒有念完。兩位爸爸的事業都相當成功,而且一輩子都很勤奮,因此,兩人都有著豐厚的收入。然而其中一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個人財務問題的泥沼中掙扎,另一個人則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。一個爸爸身后為教堂、慈善機構和家人留下數千萬美元的巨額遺產,而另一個爸爸卻只留下一些待付的賬單。作者以他個人的經歷,在富爸爸與窮爸爸的教育之間,給讀者生動地講述了他關于財富的理解,財富的創造以及財富的運用等等財商知識,給了讀者耳目一新的投資觀念,沖擊了陳舊的理財觀、事業觀、人生觀。
(本文作者—陳云)
這本書中,“窮爸爸”的思想如書中所說“他們勸告他們的孩子努力學習,取得好成績,然后找個安穩的工作或職業”,我覺得這個思想從大體上是沒錯的,好好學習,天天向上。但是也恰恰如書中所說的,如果不注重財務的問題,我們大多數人會陷入書中的一個概念“老鼠賽跑”的陷阱中,在“窮爸爸”的思想下,好好讀書,畢業后找個好工作,然后計劃存錢買房、買車,再每個月還著工資一半以上的房貸,甚至更多,但生活不僅僅是房子、車子、還有旅游、家庭等等的支出,買的越多,需要支付的賬單越多,就需要更加努力工作,增加收入,但是支出仍然大于收入,在這個無限循環中,我們無法跳出這個陷阱。
而書中“富爸爸”的思想就完全不同于“窮爸爸”的思想,我理解的是,在“富爸爸”的思想中,關于財富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收入與支出,更多需要我們學習的是資產與負債。簡單地說,富爸爸認為學校的“好好學習,天天向上”只是教會了人們工作,而缺乏了財富創造投資的教育。因此,富爸爸教會了作者如何去增加資產,減少負債,學會不為錢工作。資產可以創造財富,工資的收入不等同于資產,應該學會關注自己的事業,去買入資產,讓自身獲得越來越多的資產,使資產增值,用資產產生的收入再去購買奢侈品,比如房子、車子等等負債,從而使自己的財務實現一個良好的循環,跳出老鼠賽跑的陷阱。
《富爸爸窮爸爸》這本書不僅僅告訴我們財商教育的重要性,更告訴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,讓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不斷地思索與實踐,創造性地去做能夠讓自己有意義的事,不再使自己的思想局限于窮爸爸的“收入”與“支出”,學會富爸爸的“資產”與“負債”,我們還有更多可能,打破狹隘,讓思想變得更寬廣、靈活。